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世界上怀孕母亲是最辛苦的,也是最美的!在生产之后,女性身体较怀孕之前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如果没有经过及时修复或调整,可能会引起身体的疼痛或功能障碍以及心理上的负担。
??????????????????
产后问题及应对措施
1.体态变化
怀孕期间,随着腹部重量及前凸增加,引起腰椎和颈椎前凸。乳房增大,肩、上背部变圆,上肢内旋,这些姿势变化,不会在产后自动矫正,并且会在产后照顾宝宝的过程中持续增加
应对措施
训练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改善体态。平躺,两腿分开,呈30°-40°角,然后双侧髋关节肌肉同时开始运动,反复做双腿的外旋和内旋,此时你会感受到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有在发力的感觉。通过这样一个运动,可以有效刺激到髋关节。每组30个,5到8组。
2.子宫变大
怀孕期间,子宫容量由5毫升增加到毫升,增加约倍;由50克增加到克,增加近倍;子宫的形状由小梨形到圆筒状。产后子宫慢慢恢复,内脏将慢慢归位,但撑大的腹部无法恢复到紧实状态。如果产后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腹壁之间就会逐渐被脂肪堆积,继而形成小腹或大肚腩。
应对措施
产后初期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这是最自然的让子宫回纳方式。此外,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并且宝宝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3.乳房下垂
母乳喂养是导致乳房下垂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在怀孕期间的激素水平变化、孕期不当的乳房护理方式,以及产后哺乳期间图方便不戴胸罩、错误的喂养姿势,还有体重减轻太快或妈妈进补过多等等,都会导致乳房下垂。而且,乳房下垂其实也是我们女性自然衰老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个女性,其实都逃不过乳房下垂这个结果。
应对措施
虽说乳房下垂是每个女性最终都要面临的一个生理状态,但是我们仍旧希望通过一些措施来尽可能地改善乳房下垂的程度。总体上来讲,穿戴合适的内衣、进行胸部按摩、加强胸部肌肉的力量等会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是因为怀孕期间,腹部隆起,不断扩张的腹部使白线变得更加伸展和轻薄,从而在两侧腹直肌间形成了空隙和分离。据报道,产后6-8周的产妇,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剖宫产发生率为70%,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超过90%。产后出现腹直肌分离,如果超过2cm,没有进行及时修复,可能会引起腰部,骨盆带疼痛,漏尿,盆腔脏器脱垂,疝气,体态臃肿;严重者,可能出现内脏气管下移而引起消化问题,呼吸困难等问题。腹直肌分离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严重的还会导致妈妈出现恶心、呕吐、腰背疼痛、尿失禁等健康问题。
应对措施
如果你参照上图发现自己腹直肌分离已经达到了3指甚至更多,医院检查,医生通常会先通过CT检查,根据你的腹直肌分离的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如果说你腹直肌分离在2-3指间,那在家经常做腹式呼吸会给你很大帮助:1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坐下后,将双手放在腹部;2放松身体,用鼻子深呼气,这时腹部肌肉会随着吸气向外扩张;3用嘴巴缓慢呼气,腹部肌肉也随之收紧。小仲温馨提醒:在腹直肌恢复期间,尽量避免做太重的体力活,轻装上阵,不给腹直肌增加负担;避免做卷腹或向后延展的锻炼动作,比如仰卧起坐、瑜伽中的轮式动作等。
5.漏尿
目前20%的新妈妈都有会出现漏尿这种尴尬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盆底肌松弛导致的。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应对措施
锻炼盆底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凯格尔训练(Kglxrcis)。具体步骤:1找到盆底肌。想象小便到一半人为中断时,能让你憋住尿的肌肉,就是盆底肌;2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腿稍微弯曲;3想象憋尿的感觉,吸气,收缩盆底肌5秒左右;4呼气,放松盆底肌10秒;5重复。注意事项:顺产的妈妈,大约产后2周就可以开始了;剖宫产的妈妈,最好要等到产后后4周再开始;做凯格尔训练前,要排空尿液;如果最开始收缩盆底肌坚持不了5秒,可从2-3秒开始,再逐渐延长收缩时间;盆底肌收缩-放松为1次,重复10次为1组,每天练习3-4组就够了;调理良方

p>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其临床表现为产后哺乳时,乳汁缺乏,不足以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房,乳汁点滴而出。
·饮食调理:猪蹄汤:猪蹄2只(或用鲫鱼),通草24克,王不留行30克,同炖,去通草及王不留行,食猪蹄饮汤。无花果克,猪蹄克,王不留行30克,煲汤,去王不留行,食猪蹄饮汤。·穴位按摩:可以选用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
产后身痛
·产后身痛其临床表现为产后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等症状。
·饮食调理:(1)羊肉克,切块,当归、生姜各20克,切片,共放砂锅内,炖烂,分次服食。或用红豆及大枣各适量,炖熟服食。(2)生姜20克,葱白2~3条,红糖适量。先将姜葱煎约15分钟后,加入红糖,趁热服,每天2次。(3)鸡血藤、红枣、桑寄生煎水代茶。(4)生*芪30g、当归9g炖猪蹄。
·穴位按摩:
可以选用阿是穴、肝俞、肾俞、脾俞、关元、血海、膈俞等穴;湿盛加取阴陵泉。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其临床表现为产后三、四天内,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哺乳时加重,不伴有恶寒发热,恶露无异常
·饮食调理:
(1)益母草30g,生姜3片,红糖15g(冲),水煎服。
(2)益母草30g加鸡1只煎汤饮。
(3)生化汤:当归10g、炮姜5g、川芎5g、桃仁10g、甘草5g、*酒适量等
·穴位按摩:可以选用子宫、中极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在产后10天内,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帮产妇作环形按摩,一直到感觉该部位变硬即可,如果子宫收缩、疼痛厉害时,应暂时停止按摩,用俯卧姿势来减轻疼痛。)
艾灸调理
·女性以气为本,以血为用。而分娩是一种剧烈的生理过程,分娩中大量的出血和剧烈的疼痛往往会损伤人体的气血。从中医学的角度而言,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百脉空虚,又多瘀血,故有“产后多虚多瘀”的说法。
·艾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能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补益气血的作用。应用艾灸方法进行产后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诸多不适症状,这是和女性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生理特点相适应的。温灸有效激发循经感传,使“气至病所”,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点个在看你最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