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方法的研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怎么得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60404/4813160.html

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年第19期

假体周围感染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文献报道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3%的患者会发生假体周围感染[1,2,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假体周围感染已成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首要原因[4],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脱位及松动[5]。而对翻修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患者体温升高,关节局部发红、皮温升高、肿胀或存在静息痛等症状和体征往往提示存在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6]。但部分患者并无上述表现,单纯依靠症状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并不可靠。为此,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cSurgeons,AAOS)、肌肉与骨骼感染协会(MusculoskeletalInfectionSociety,MSIS)、美国感染病协会(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IDSA)分别于、、年相继发布了各自的感染诊断指南[6,7,8]。年,Parvizi等[9]召集了52个国家的名代表,评估了超过篇文献,对项问题或共识进行了表决,随后发表了假体周围感染国际共识(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sensusonPeriprostheticJointInfection)。尽管各专业协会均连续发布了各自的指南,但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对临床医生仍是一个挑战。目前尚无一种检查手段同时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通常情况下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以目前国际常用的MSIS标准为例(表1)[7],临床上符合其两项主要诊断标准之一的"存在与假体相通的窦道"的病例并不多见;假体周围感染常为低*性感染以及存在细菌生物膜的影响,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10],因此仅部分病例符合另一主要诊断标准"两次培养为同一细菌"。多数情况下需依靠其给出的6项次要诊断指标来综合判断,但6项次要诊断标准又常受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6]。某些病例因难以抽出足够的关节液导致缺失其中某项检查,使假体周围感染难以准确诊断的情况亦不少见。因此,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探索并评估一些新的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指标,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表1MSIS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标准

本文以"假体周围感染"、"诊断"、"血清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降钙素原"、"关节液"、"防御素"、"白细胞酯酶"、"组织学"、"冰冻"、"培养"、"超声裂解"、"核医学"、"骨显像"、"骨扫描"或"PJI"、"periprotheticjointinfection"、"diagnosis"、"serummarker"、"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reactiveprotein/CRP"、"Procalcitonin/PCT"、"Cytokine"、"interleukin"、"interferontumornecrosisfactor"、"synovialmarker"、"defensing"、"LeukocyteEsterase/LE"、"cathelicidinLL-37"、"Histology"、"frozensection"、"Culture"、"Sonica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MALDI-TOFMS"、"nuclearmedicine"、"radiographs"、"bonescan"、"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为关键词,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万方数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语种为中文及英文。共检出中文文献93篇,英文文献篇。

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内容涉及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指标、细菌培养、关节液常规分析及生物标记物、组织病理学分析、影像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排除标准:①文献类型为评论、讲座;②无法获得全文且无详细摘要。本综述重点分析近6年文献,对同类型的研究优先选择证据等级高的文献。

最终纳入文献90篇,其中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89篇,就近年来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图1)。

图1文献检索流程图

一、血清学检测

由于方法简单易行,血清学检测成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重要的筛查手段。传统的诊断感染的血清学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作用有限[11,12]。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虽受关节外感染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影响,但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仍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2],且联合使用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13,14]。因此被AAOS、MSIS及假体周围感染国际共识列为推荐的次要诊断标准之一[6,7,8,9]。上述指南均明确指出,红细胞沉降率30mm/1h和C反应蛋白10mg/L提示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

另一个血清学诊断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目前在假体周围感染诊断领域较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