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是一名毅行者 [复制链接]

1#

猫语者

浮生若梦,自在如猫

名词解释:何为毅行者?

香港乐施毅行者,是乐施会举办的香港最大型的公里越野筹款活动。年迄今,已持续举办了37年。一年一届,最初是驻港英*啹喀兵团(Ghurka,即尼泊尔裔士兵)为考验士兵耐力而举行名为“毅行者”(trailwalker)的筹款活动。年之后由乐施会独立筹办至今。它早已被誉为香港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更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慈善赛事,共在全球衍生出英国、日本、新西兰等16站筹款赛(包括香港站),其中香港毅行者被公认为难度最大。

第一章

恐惧与向往

我大约是五年前知道毅行者这项慈善越野赛事的,当时深圳有一些跑步大神,都是马拉松好手,忽然声称要挑战极限,准备参加香港毅行者比赛,他们称这个赛事为魔*山地超级马拉松,那是我初次感受毅行者可怕的难度。当时的感觉是,这个事情与我永远不会有什么关系,太疯狂了,以我这小体格,想想都怕。

毅行者有多难?首先距离是一百公里略多,一路翻山越岭,上上下下,几乎全是蛮荒的山路,累计爬升超过五千米,连续翻越二十几座山峦,包括登上香港最高峰大帽山,要在两天内不舍昼夜地完成。

有人给我打了个比方,说这个爬升高度大致相当于连爬七个梧桐山,或者四个泰山,或者两个峨眉山,或者五个衡山。妈呀,我最高纪录是连爬两个梧桐山,已经累的半死了,毅行者?我差老鼻子了。

另一方面,毅行者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的。疯子太多,医院床位却是相当有限的。首先,毅行者倡导团队互助合作,必须四人才能组队,通过至少三个月的合练才能形成默契。其次,抽签的机会大约是十个队里面只有一个能幸运抽中。就这个中签率,我认识的人里面,竟然从没听说任何人抽到过。

但和毅行者的缘分始终是了犹未了,不时接触到和毅行者有关的片段信息。先是看到冉云飞声称将参加毅行者,并发帖为毅行者筹款,接着又看到寇延丁的文章,大谈特谈她参加毅行者的诸般感慨。这两人我都很喜欢,佩服之外,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认识高天后,知道他参加过毅行者,有些敬佩,但没细问详情。高天常年健身,胸肌鼓突,目测其胸器超过B罩杯,他能完成并不奇怪,我没打算跟他比。但听说他每走一次要掉一个指甲盖,已然为毅行者丢弃了四个指甲盖,想来他完成毅行者也很遭罪。

自称山里长大的冉匪,有着深邃思想与野蛮体魄,平时也不老宅着,时常在成都二环路溜达。他为毅行者筹款,粉丝纷纷响应,短时间内即达到预定数额。遗憾的是,正式上路后,冉匪在第四路段因无法继续而中途放弃,此后便没有此后了。当时陪他同行的高天回忆说,他能力还是有的,但节奏不对,初期阶段走的太猛了,以至于忽然停摆了。

扣子姐(寇延丁)倒是很能走,但她第一次参加时,全队只有她到达了终点,而这项赛事要求的是团队成绩。一组四人,必须同时抵达十个赛段的签到点才有效。

扣子姐是个作家,善于抒情。她说,毅行者都是英雄,每一个能完成毅行之路的人都是英雄,每一个踏上了毅行之路的人都是英雄。毅行是英雄的游戏,又是成为英雄的游戏。

扣子姐每走一次毅行者,就能写出一本书。在她的书《走》中,有这样的表达:毅行是挑战生命潜能的极限运动,是万人期待的嘉年华盛典,是香港社会总动员。毅行,是一场千千万万人共同的修炼。

我去年11月20日去广州拍摄墨立方的《型男盛典》,从深圳打车,一同拼车的是广州两位运动达人,刚参加完去年香港的毅行者。一路听他们有些得意的回顾,我心里又翻起不少涟漪。仔细看这两人,浑身上下透着精壮,这是长期锻炼塑造的形体,我自愧弗如。

我也并非毫无户外运动的经验,小时候只身骑自行车走过西南,去年环青海湖步行过,壹基金的为爱同行也顺利完成过,也跑过不少马拉松,但这些和毅行者比,都太轻松了点。有时也会幻想,我要能成为毅行者就好了,不过也就是念头一闪而过而已。

今年八月初,我受高天邀请,加入了光合春田理事会,晚饭时,理事长高天随口问我,今年的毅行者你想参加吗?如果你想参加,我把我的名额让给你。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遥不可及的毅行者,居然自己送上门了?当听说这次能和寇延丁和廖洪涛同队,我更是有被幸运女神撞了一下腰的感觉,这是一只有着光荣传统和明星光彩的队伍,冉云飞和柳红等大咖都曾在此队出战。我是个鲁莽的人,虽然心里一点没底,还是愉快地接受了高天的好意。

毕竟还有一百天时间,也许我突击训练一下自己,能够突飞猛进接近目标?

这个小小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自己狂乱生长,弄得我身体鼓胀起来,所谓自我膨胀大概就是这样。可是想想容易,真的着手准备,我还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我知道当时我的体能状态远远达不到毅行者所需要的强悍,一百天说长也不长,一不小心就滑过去了,而这一百天如果我不积极训练,是不可能完成目标的。

我知道精神力量在我的准备阶段起着关键作用。我采取的一个笨办法就是广而告之,我告诉所有我身边的朋友,今年我要参加毅行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失去退路。话都丢出去了,是丢人现眼而是载誉而归,全看自己这一百天做了什么。

可以说,我是在无限恐惧中开始了最初的自我训练,甚至把参加毅行者当作今年最重要目标,力图把梦想变为现实。

星爷说过,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乜分别?我是不想当咸鱼的,而毅行者这个目标想想都刺激啊!

当时决定一起参加的队友是廖洪涛、寇延丁和郭敏,他们都是毅行者的老手,而我这个菜鸟一旦加入,首先想的是,我会不会拖大家后腿?这就要求不光能完成,还不能太慢,总让他们照顾我,我一定会不好意思的,也会压力很大。

扣子姐私下跟我说,她是垫底的那个,我还没来得及宽慰,她又接着说,为了不拖后腿,她已经准备了一年。看来垫底的还是非我莫属啊!我的恐慌无边无际。

然鹅,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承诺参加,再害怕也没有用,不如假装自己还行,万一挂了,也有要个好点的造型。我懵懵懂懂晕晕乎乎开启了我的毅行者之旅。

第二章

有序与凌乱

我总是有好运气。就在我浑浑噩噩准备为毅行者训练自己的时候,教练从天而降,如同想睡觉撞到个枕头。

我经常去古养茶房参加讲座活动,广东美女马惠珠也是那里的常客。吃饭的时候我和她恰好邻座,听说她刚去终南山参加了王东岳的哲学课堂,于是我们兴奋地聊起了《物演通论》,发现她不仅是个读了很多书的人,还是个马拉松教练,我惊喜莫名。自然就聊到了毅行者,比利时跑步教练课程出师的她,主动要当我的教练,哈哈哈,太好了!

第二天,我去了马老师的办公室。她在白板上写了一长串问题,从性格、行为、能力、动机、愿望等多个方面对我进行考察评估,最后给了我一份训练计划:

行为:

运动前热身至少十分钟运动后拉伸十五分钟以上

每天健身一个小时

肌肉专项力量训练

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专对性训练

柔韧性

协调性平衡能力

每周跑步3到5回每回至少十公里

每周一次长距离20-50公里以上

睡眠七个小时

饮食搭配

劳逸结合

第一个月:初级训练计划(每月安排一周调整)

第二个月:中级训练计划(每月安排一周调整)

第三个月:高级训练计划(每月安排一周调整)

她要求我每天尽量训练两个小时,整块时间做有氧运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做无氧练习。她特别强调了休息的重要性,只有精气神保持良好才能事半功倍。

她要求我每天写训练日记,内容包括:跑步总量,距离,时间,训练总时间,训练项目,内容,身体反应,情绪,睡眠时间,饮食。这些都要详细记录和反馈。

这一百天断烟酒是必须的,吸烟影响呼吸,酒会刺激肠胃。猪肉也要断,饮食清淡,营养要跟上,自己调运动饮料。因为身体在训练后会变得很敏感,所以很多取舍都要有针对性。

下面是她给出的百日计划第一周的训练内容:

毅行百公里训练规画

1/days

1/15weeks

第一周训练内容

1、订目标,做规画

2、唤醒身体,身体素质训练,慢跑30分钟,拉伸

3、交叉训练,肌肉力量专项训练,核心八式

4、15分钟自由跑,间歇跑8*1每组休息2分钟,15分钟自由跑

5、交叉训练

6、梅塘穿越耐力训练24km/M(爬升)

7、休息

这一百天,马老师要我每天早上十点前打卡前日完成的训练内容,写训练日记,她根据我身体反应做适当调整,大方向不变。一周结束后,她再给出下周的训练内容。于是,我再不是胡乱训练了,而是清晰、有序地向目标一天天靠近。

每天的核心力量训练也必不可少,这是马老师给我的第二天的相关训练内容:

动作1、平板支撑40秒*3;动作2、坐姿交替收腿20*3;动作3、坐姿双腿收20*3;动作4、动态平板支撑20*3;动作5、俄罗斯转体15*3;动作六仰卧高抬腿15*3;动作七卷腹15*3;动作八蝗虫式60秒*3。

我的训练日记给好奇的同学举个栗子:

毅行百公里训练日记

第9天

时间:8月9日

地点:前海

心情:尚可

训练内容:跑步10公里,自行车3公里,核心区十分钟

放松时间:十分钟

饮食情况:吃了两餐,早餐面条,晚餐:米饭。

睡眠状况:不好

和昨天比较:跑到9公里时,右肝区有点疼痛,右大腿有些酸胀,减速后不久消失。

离目标:很远

对成功的渴望和达成目标的过程是两件事,训练总是艰苦和枯燥的。如果不是马老师盯着,我不会那么有节奏地投入训练,像苦行僧一样虐待自己。成为毅行者的梦想仍然带来巨大动力,让我每每产生懈怠情绪时,会得到鞭策。给我的时间并不多,如果只花一百天努力,就能做成一件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我愿意受些折磨。

运动项目天然带着公平属性,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骗得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真的走上麦理浩山径,靠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我通过其他的户外运动知道,如果身体能力不够,精神力量再强大也是浮云。

努力不一定就能达成所愿,但努力至少会让自己问心无愧。在世上诸多难事中,能克制一下自己就能做到的事情,都算不上太难。也有人会说自己太忙,没时间训练,我也这样想过,但事实是,只要你真的愿望迫切,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

我按马老师的指导认真训练了一个月,再见到老朋友,大家都说我瘦了,实际上仅仅一个月按部就班的自虐后,我轻了十斤,这就有些小小的成就感了。

第二个月的训练我有些敷衍,身体不断出状况,我给自己找借口以原谅自己的偷懒,但绳子上的红苹果还在鼻子前晃悠,我只是没有严格执行计划,却并没有停止训练。这样又坚持了十几天,与训练第一天相比,体重降了15斤,小肚腩不见了,腹肌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出来了,这让我很是欣慰。

九月二十九日是个糟糕的日子。

为了训练腿部力量,我经常在绿道冲大坡,吭哧吭哧地骑上大坡然后一冲而下,是个很享受的过程。这天傍晚,我正在享受全速冲下大坡的风驰电掣的快感时,忽然一辆农用车从侧面穿出,整个横在坡底,我急忙刹车,但已经来不及了,为了避免直接撞上,我冲下了路边的山沟------

我静止在沟底,还在做梦的感觉中。自行车就在身边,龙头歪斜,一根尖利的树杈指着我的两腿之间,距离不过几厘米,告诉我,你再猛一点,我就帮你成为李莲英。我艰难起身,动了动,发现零件完整,虽然浑身疼痛,却并没有伤筋动骨,连称万幸!但,长裤已经磨成了碎布条,大腿膝盖胳膊多处见红,尤其左膝盖,几乎要磨出骨头了。

我的训练戛然而止,不得不养伤了。半个月后,降下的体重很乖巧地全都找回了组织,我心里的沮丧漫无边际。

最后的一个月,我只能时常慢跑,免得身体彻底哑火,左膝周边的疤痕触目惊心,还时时因牵扯有些疼痛。时间却在无情地一天天过去。

这时,原来的行山组队也出了些变化。扣子姐在台湾讲学,赶不上了,临时请出高天替补,但高天的证件又出了问题,最后请曾经三次参赛的谭博士救场。这一切无法把握的意外,都给未来的毅行者之旅增添了变数。

我日渐臃肿,前面好不容易积累的功力似乎正在迅速耗散,心里的担忧在蔓延。

后来我是穿着长裤上山的,其中一个小原因就是腿上的大疤还没掉落,我怕队友看到了对我信心更弱。

第三章

轻松与焦虑

年11月17日,这个魔咒般的日子不知不觉临近了,我的焦虑有增无减,其中,睡眠一直是我的大问题。

每回我怀疑自己有抑郁症时,朋友都会笑我矫情,大家印象中我是没心没肺爱说爱笑的人,但我经常凌晨两点之后才能倦极而眠的状态还是很像抑郁症的。我晚睡的习惯很多年了,并不是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逼着我熬夜,好像就是舍不得这一天就那么完结了似的。我常取笑自己,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为毅行者准备阶段,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每天六点必醒。早起后在森林中运动是很美妙的,也发现有很多热衷于运动的人们,早早就奔跑在绿道上,大概他们都不愿意辜负南国这些清凉的早晨。

可早起和晚睡在我这里无缝对接后,我的睡眠更少了。本来我平均大约睡五个小时的,现在这个时间也做不到了。我提醒自己,行山之前的一周一定要睡足,但这仅仅是一厢情愿。

高天曾经问我,能不能熬夜?因为毅行者需要熬夜的本领。我不得不说,我太能熬夜了。我的最高纪录是一个月里有十七天不睡觉,其中包括三个连续的三天三夜。当然每次的连续熬夜后,我都枯槁得不成人样,但就是能熬住。不过毅行者是高强度运动中的熬夜,这个行不行我并不知道。

计划11月16日一早出发,我想15号晚上无论如何要大睡一晚。可这想法被一只叫纲吉的小猫破坏了。

15号晚上,就在我临睡前最后一次散步时,夜空中,听到了远处有小猫急切的呼救声。对我来说,这是个命令,什么事情都可以因此而抛开。这似乎有些对队友不负责任,但我不太可能拒绝那个命令。

小猫的叫声从早已关闭的小区游泳池方向传来,我们先要爬上高高的围墙,再沿着围墙又窄又滑的顶部走一段,然后跳进看不真切的树丛,才能进入游泳池。终于在排水井里看到了无助的奶牛猫纲吉。这个排水井大约三米多深,上小下大,井壁光滑,两个来月大的纲吉瑟缩着站在露出水面的阀门上呼救,他的妈妈就在井口附近徘徊,但是毫无办法。

我首先想到的方法是趴在井口,用我脱下的T恤伸向纲吉,加上手臂长度,勉强能够接近纲吉,如果纲吉抓住衣服,这事就成了。但纲吉完全不配合我的意图,反而因为躲避而掉进了浑*的水里,情形变得更糟糕了。

我们在周边寻找工具,发现了一个铸铁电线杆,于是把沉重的电线杆挪到了井口。电线杆有四米多长,正好可以斜放到井水里。我顺着电线杆滑溜到井下,忍着井中的恶臭,终于捞出了浑身湿哒哒的纲吉。

我的身上也是又脏又臭,收拾完才意识到,没多少时间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辗转大半个深圳,我和从昆明飞来的郭敏在罗湖口岸会合一同赴港,正式开始了毅行者之旅。

很多走过毅行者的朋友都会强调一个词,合练。对这种需要团队高度默契的运动项目,长时间的磨合的确很有必要。但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队伍一向是浪漫而欢乐的。比如这次,我们队的四个人分别来自北京、昆明、深圳和香港,我和其他队友素未谋面,哪有什么合练啊!

下面隆重介绍一下我的队友。

队长廖洪涛,来自香港。他原籍湛江,下过乡,当过炮兵,98年获得香港大学地理科学博士学位,曾任绿色和平组织项目总监,目前是乐施会中国区负责人。在公益圈内他享有崇高声誉,曾有人和我说,混公益圈的,起码应该知道廖洪涛。他在乐施会工作十多年,走毅行者也走了十一年。他思维缜密善于沟通且行动力强,是队长的不二人选。每年他还会参加很多个马拉松和极限运动项目,关于毅行者,他说,这种团结精神和坚毅力正是我们决心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力量。

队友郭敏,来自昆明。资深媒体人,曾供职于南方报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